拾光縮影

Hometown in Miniature

離不開城市的工作與生活,於是我們讓回家,也像是回到了家鄉。從屋主夫婦對東台灣家鄉的情感為概念出發,將遠方的思念,轉化成能輕易擁抱的生活畫面。打破室內僅是室內的制式思考,以「生活在天地與自然間」的想像,結合台灣傳統文化及景觀特色,創造獨特的情境動線。高坪效規劃空間,先滿足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需求,再提供多處可隨意使用的休憩角落。內縮入口玄關使用特殊藝術塗料,描繪出返鄉前總會經過的迴轉山路;具有透光特性的玻璃磚牆,彷彿山壁間水流的玻光水影。正式開啟大門後,是兩片綿延的家鄉稻田,再走兩步則會遇見迷人的遠近山線與海岸風光。私領域的房間區,像個小村莊般地,坐落著幾戶人家與公共廁間;路邊的茶席小館,有如村口集會場所,可隨意坐臥。總是臨時起意就出發的礁溪溫泉,現在就在後院,隨時愜意享用。原始無自然採光的地下室在更改樓梯位置後,日光浴變得能隨處進行,不僅是走向海洋前的鬆弛沙灘,沿途也是充滿風景:手作匠人製作的鐵件屏風、3D列印創作的石堆裝置藝術、使用紅磚跟實木形成廣場般的拼花地板。軟裝配置選擇的所有藝術品與家具,也都在這片自然中,自然與空間對話。看不見卻相當重要的陽光、空氣、水,則透過全戶式淨水、除溼、新風、正壓清淨系統,甚至是無塵風管及奈米纖維紗網的規劃,為一家人提供最好的品質。後疫情時代的生活型態,家可以有更多可能!不再只解決居住需求及使用機能問題,還能為使用者帶來多元的生活感受與心靈滿足。「拾光縮影」在城市高樓裡建構一個可以隨時呼吸換氣的家,匯集人生的美麗風景與時空距離。

 

|Awards|

2022 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/ 優選

 

Photography|李國民空間攝影事務所


室內面積|1 樓 33 坪(109 m²)+地下室 17 坪(56 m²)    戶外面積|38 坪(125 m²)    房屋狀況|40年老屋   格局|1樓 5 房 2 廳 2 衛 1 浴 1 廚+地下室 2 廳 2 洞穴 1 平台   主要建材|礦物塗料、實木地板、玻璃、磁磚、玻璃磚、壁紙、鍍鈦、鐵件、大理石、帝通石、羅馬崗石、籐編、沐薰(Mokkun)、光膜天花、不鏽鋼、琺瑯板、木皮、烤漆、乳膠漆    主要品牌|Gervasoni、NIKARI、Cassina、Fredericia、PP Møbler、miniforms、Axolight、Artemide、DTILE、Ex.t、GESSI、Nasluck、Broan、RATIONAL    藝術品|周珠旺/封神榜-千里眼、順風耳,松隈健太朗/Anima 1&2,前垣美沙子/as it is、sagashimono,邱懷萱/切開後的閱讀-植樹計畫(龍柏),陳松志/無題 201002、無題 201003、無題 201004,潘羽祐/靜聽山語圖、懸肉誘犬圖,宋璽德/小島系列-犬齒